參考文獻
[1] 肖先勇,鄭子萱.“雙碳”目標下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:貢獻、關鍵技術與挑戰[J] . 工程科學與技術,2022,54(1):47-59.
[2] 任沖,柯賢波,王吉利,等. 高比例新能源電網新能源功率優化分配方法[J] . 電力工程技術,2022,41(3):110-117.
[3] 姜惠蘭,白玉苓,王紹輝,等. 風電接入對電力系統小干擾穩定影響分析方法[J] .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,2021,33(9):9-16.
[4] 王典. 考慮風速時空相關特性的風電場風速及風功率預測[D]. 吉林:東北電力大學, 2021.
[5] 張雪娟,束洪春,孫士云,等. 雙饋風機參與系統調頻對系統暫態功角穩定性的影響分析[J] .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,2021,49(2):18-29.
[6] 杜維柱,羅亞洲,李蘊紅,等. 風電匯集系統無功盈余導致暫態過電壓問題的研究綜述[J] .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,2022,42(9):3224-3238.
[7] 徐敬仁. 抑制電壓閃變的風電機組控制策略研究[D]. 沈陽:沈陽工業大學,2021.
[8] 常彤. 地區新能源發展規劃及消納能力研究[D] .南昌:南昌大學,2021.
[9] 張金華,陳琳浩,王晨清,等. 雙饋風電機組多機并網系統短路電流計算方法[J] . 電網技術,2019,43(3):887-894.
[10] 袁嫣紅,吳峰,李繼紅,等. DFIG 風電場短路電流計算影響因素分析[J] . 可再生能源,2018,36(3):391-397.
[11] 李媛媛,孫自安,張志剛,等. 大規模風電機組集中接入對系統短路電流的影響[J] . 中國電力,2018,51(4):33-38.
[12] 周專,趙志強,王新剛,等. 規?;L電接入對系統短路電流的影響分析[J] . 四川電力技術,2015,38(5):17-20.
[13] 關宏亮, 趙海翔, 劉燕華, 等. 風力發電機組對稱短路特性分析[J] . 電力自動化設備,2008,28(1):61-64.
[14] 季宇, 吳鳴, 劉海濤, 等. 不同類型風電機組對系統短路容量的影響[J] . 電測與儀表,2019,56(22):72-78.
[15] 傅旭,李想,王笑飛. 新能源發電接入對電網短路電流的影響研究[J]. 分布式能源,2018,3(1):58-63.
[16] 黃弘揚,馬駿超,袁嫣紅,等. 考慮 Crowbar 動作特性的 DFIG 風電場短路電流特性分析[J]. 可再生能源,2019,37(9):1325-1332.
[17] 田寶龍. 榆林地區新能源消納與電網規劃研究[D].西安:西安理工大學,2020.
[18] 南東亮,王維慶,彭寅章,等. 故障限流器在新能源并網中最佳安裝位置和參數配置研究[J] . 太陽能學報,2022,43(1):307-312.
[19] 武海燕,張愛軍,劉石川,等. 內蒙古電網短路電流水平分析及限制措施研究[J] . 內蒙古電力技術,2021,39(1):14-20.
[20] 傅旭,李富春. 限制青海東部電網短路電流的電磁解環方案[J]. 分布式能源,2020,5(2):57-62.
[21] 陳偉,樊艷芳,張鋒,等. 電源密集型大級差電網短路電流超標綜合治理方案[J] . 電測與儀表,2022,59(1):134-140.
[22] 樊國偉,樊國旗,霍超,等. 電源密集接入地區短路電流抑制研究[J]. 青海電力,2021,40(3):7-11.